您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动态  > > 教学资源
红色现场教学点: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子尹路96号,1955年10月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 第 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

2008年5月16日,列入国家文物局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遵义会议纪念馆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历史沿革

1951年1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三十周年,中共遵义地委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着手遵义会议相关历史文物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

1954年8月,初步调查落实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地址是遵义老城柏辉章私宅。1955年1月,根据文化部的决定,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处”,最初编制为馆员4人。

1955年2月,经贵州省文化局批复,成立遵义会议纪念馆,由长征时担任红三军团四师侦察参谋、十二团作战参谋、后因在娄山关战役中负伤流落遵义的老红军孔宪权兼任第一任馆长。

1955年10月1日,筹展工作基本就绪,会址开始半开放,一边供有关领导审查,一边接待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参观。

1956年,遵义会议纪念馆连续三年派出专业人员爬山涉水,不辞辛劳,沿着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路线,用10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44个县(市)及川南、滇东北5县的征集采访任务,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路线和战斗情况的资料。

1957年7月,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包括通讯、勤杂共为10人,下设总务组、群工组、征保组、研究组。

1958年11月,遵义会议参会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邓 小 平,遵义会议参会者、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最后确认了遵义会议会址的位置,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史料信息。

1960年6年,遵义会议纪念馆编写出版了《红军长征在贵州》一书,这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省份中最早整理出版的一本书,也是建国后继195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后,国内第二本关于红军长征的书。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 第 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2月,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全面大维修,在保证外形恢复原状的原则下,采取整体脱落、原状安装、重新修复的方法,对会址内陈列重新进行了布置。并根据调查材料,在会址楼下复原陈列了作战室、参谋人员住室、警卫班室。在跨院,复原陈列了朱德、周恩来住室及警卫班室。同时,把会址东侧原房主晒酱台旁的小楼,恢复为电台室和电台工作人员住室。

1964年11月,毛泽东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为革命纪念地唯 一的题词。

198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将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进行保护。

1984年11月,邓 小 平为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题写了匾牌,为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1991年、199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 民先后两次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并敬录毛主席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纪念。

1996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 涛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并签名留念。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为“全国优 秀社会教育基地”。

1995年,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教委、团中央等联合命名为“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97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日前联合公布为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 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08年5月16日,列入国家文物局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 。遵义会议会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还有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住处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1964年,毛泽东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1984年,邓 小 平题写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的匾额。纪念馆编辑摄制了《遵义会议资料专题片》,开设了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等专题陈列。

馆舍组成

由遵义会议会址等十一个纪念场馆组成。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城杨柳街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新城幸福巷的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属于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也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纪念馆以复原陈列为主,先后复原展出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总政治